(网经社讯)电商供应链金融呈现「多元化资方参与、技术赋能放款、规模化增长、生态化竞争」的特征。你是否渴望精准把握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趋势,在商业浪潮中抢占先机?作为这个赛道最早的一批从业者,又是专业知识付费IP,黎叔来为你讲一讲这个所谓潜力无限的领域!
一、政策护航发展期
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!此前,国家接连出台《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》等重磅文件,大力鼓励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强强联合,全力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。跨境电商领域更是有《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指南》等政策保驾护航,让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国际化征程稳如磐石!
二、电商生态与技术的融合推进
数字化技术的普及: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评估企业信用,降低风险成本。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成为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核心资源。通过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,平台可实现精准授信。
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商业世界中,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正成为企业腾飞的强大助推器!它整合电商平台数据、金融机构资金、物流企业,产业带厂商等多方资源,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金融服务,彻底颠覆传统金融模式。例如,京东金融、蚂蚁金服等通过AI模型预测企业资金需求,自动化审批流程效率提升40%以上。
三、电商平台市场体量与供应链金融需求
(一)电商行业市场
《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4》报告中的数据显示,2023年,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.15万亿元,其中线上零售总额为15.43万亿元,同比增长11%。直播电商作为新电商的中坚力量,市场规模已高达4.9万亿元,2024年全年直播电商行业继续展现出持续的增长。
虽然各平台都暂未公布全年数据,根据黎叔的经验分析预判:2024全年直播电商的GMV至少突破了6万亿元(抖音约3.5万亿,快手约1.4万亿,微信约0.6万亿,加上小红书等),货架电商里的直播份额还没计算呢。
此外,有相关预测显示,2024年中国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能突破18万亿元,2025年电商行业销售规模预计将突破20万亿,对应的直播电商市场交易额是7万亿以上。
高效资金周转需求:直播电商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资金周转服务,高效、低成本成为金融服务的核心诉求。实时及时性需求显著:直播场景下的瞬时流量订单爆发,同时48小时内发货要求供应链金融服务具备快速响应能力;数据维度丰富:直播间互动数据、用户画像数据、店铺订单历史数据,加上物流实时数据构成风控新维度。
客户基数大且需求复杂: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,直播电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需求客户基数更大,且呈现出周期长短不一、借款频率不定、店铺数据起伏、单笔借款额度大小不一、无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等特征。这使得金融服务的提供难度增加,需要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。
四、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
2024年参与直播电商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类型多样,包括银行、保险公司、保理公司、互金平台、电商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等,这些机构通过不同的方式为直播电商提供金融服务。全国算上各种大小平台,私人金主,可算百花齐放。除了电商主导型外,截至目前仍没有跑出一家10亿级的榜一大哥:市场月放款亿级单位不过10家,月放款5000W不过20家,一两千万者几十家,几百万的小金主更比比皆是。各种大小加在一起撑起了一个电商平台外的第三方电商垫资江湖。
放款模式性质
订单融资:基于电商平台已发货在途订单的金额,结合历史数据进行电商保理放款,放款比例通常为订单金额的50-80%之间为主。
应收账款融资:针对供应商的账期压力,金融机构以平台结算单为凭证提供贴现服务,利率较传统商票低1-2个百分点。
信用贷款:无抵押纯信用模式,依赖商户法人征信,企业征信,部分参考历史交易数据评分,产品使用需上征信。
仓单质押:结合智能仓储的动产质押,适用于高货值品类(如3C、家电),风险可控性较高。
针对以上几种模式来说,目前市场正主要在做订单融资跟信用贷款两种,订单融资的占比更大一些,结合下部分的内容更容易理解。
市场主体分化
电商主导型:阿里、京东,抖音等头部电商自建金融板块,通过自有金融牌照(如小贷、保理)直接放贷,依托平台交易数据实现快速审批。
金融科技型:主要是做系统服务商,为不同属性的资金方提供SaaS化解决方案,支持资方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落地;也有自己直接下场服务中小商家垫资的。
银行合作型:通过助贷机构包装后的信贷逻辑产品,结合法人征信去借款给企业,助贷机构收服务费,银行收利息;银行放款上征信,劣后有主贷平台兜底。
平台选手型:不强依赖担保和抵押品,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商家的交易、物流及店铺评分等信息,结合征信建立风控模型,自建或采买系统,通过保理或小贷牌照进而给商家提供垫资服务(正常借还下,不上征信)。
个人资金型:资金方采取明股实债或者贸易差价的模式,这样可以有效规避相关金融监管的同时,获得高利润分成。
对客费用问题:
监管科技(RegTech)渗透:预计2026年前,所有供应链金融平台需接入央行“星链”监管系统,实现交易数据实时穿透。
跨境金融整合:依托深圳前海等试点,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,服务TikTok等出海直播电商。
ESG导向融资:对采用绿色包装、低碳物流的供应商提供利率优惠50BP的专项融资产品。